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张纲:标准化—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
最新动态
张纲:标准化—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
2024-06-0626

导 读

4月26日,2024中关村论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平行论坛在京举办。原国务院参事,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纲在会上以“高标准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”为题发表主旨演讲。会后,张纲参事将演讲内容进一步整理,形成本文。《中国标准化》以署名文章形式全文刊载,以飨读者。

去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“新质生产力”这一概念。今年1月31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的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,对新质生产力作出进一步阐释。“概括地说,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,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。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、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,以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,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核心标志,特点是创新,关键在质优,本质是先进生产力。”


新质生产力的提出,创立了经济学的全新概念,是中国改革发展一以贯之、不断深化并总结提炼的创新理论,是指导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理论,其内涵广博而深邃。我认为,这一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“新”与“质”的融合,既要创新发展,又要提质增效。



标准联接“新”与“质”

标准源于“新”、立于“质”,一头紧联高水平创新,一头紧系高质量发展,成为“新”与“质”融合发展、培育先进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。




(一)标准的本源始于创新之中

标准凝聚科技创新成果,代表先进适用技术与管理经验。目前在相当多的领域仍然遵循“技术专利化、专利标准化、标准产业化”的发展规律。但是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在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驱动下,基于物理世界与数字(虚拟)世界同构的场景,标准化正在从创新链的终端,即科学成果转化,迈向技术发明,甚至科学发现的前端。当今世界已有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典例,5G开创了先有标准再有产品、产业发展的先河;当代中国也有标准规范创新活动的范例,科学实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诞生将标准化拓展至科学研究领域。对未来产业,如果“明天的技术”决定“后天的产业”,那么从“今天”起就需要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制的同步布局,尤其是在元宇宙、脑机接口、量子技术、信息通信等颠覆性技术领域。作为重要的战略性创新资源,标准化正在引领制造业创新。

(二)标准的意义立于质量之中

标准决定质量,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,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。标准的魅力在于“提质”而“增效”,既包括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,也包括生产效率、治理效能等。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例,唯有标准这个要素,是高质量发展的表征,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载体,还是评价高质量发展的依据。所有这些,都是因为标准决定质量,标准引领质量。近几年来,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标准化战略规划更是围绕人工智能、量子技术、芯片等先进制造的前沿创新领域,聚焦质量竞争力和产业引领力的增强。中国十分重视、认真借鉴这些重要的理念与宝贵的经验。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人类对标准化的理解、认识不断升华,其作用不仅表现于市场规则的基础性,还反映在时代进步的引领性。


以高标准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

2019年10月,习近平主席在致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大会的贺信中明确指出: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,促进高水平开放,引领高质量发展。2021年10月,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发布,确立了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全新方位,对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,贯穿了创新起主导作用,质量是主攻方向,促进高科技高效能、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。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推进高质量发展,可以在《纲要》再学习、再认识中,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,充分发挥出高标准的引领性作用。




(一)在推进标准供给结构性改革中,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生态

中国标准供给正在从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,这是《纲要》提出的“四个转变”之首,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。以团体标准为例,面向未来,它承载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使命,必将成为构建新型二元标准体系的主攻方向。团体标准具有充分的市场属性,鲜明的特征是先进性、开放性、竞争性。按照市场规律,不同领域、不同方向的社会团体广泛组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,头部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,以及大量中小企业共创技术、共研标准、共建质量、共享成果。截至2024年4月底,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共有8924家社会团体,公开团体标准81344项,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团体标准共42801项,占比52.6%。标准促进了各类创新和质量要素向产业链集聚,新技术融入标准体系的进程大大加快,以高标准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。

(二)在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中,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能

《纲要》提出将标准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产出、明确科技成果形成标准研制的比例、推进新一代科学技术突破与标准研制同步布局、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等。据科技部统计,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类项目中,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已经达到57%。按照《纲要》的精神,还可探索“专利布局+标准导航”的新举措、标准化与创新全链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思路等。所有举措都是通过标准化与创新的融合发展,加快实现产业转化、促进产业升级、引领产业迭代、实现产业质量效益深度转型,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从而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引领力。

(三)在推进标准高水平开放中,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视野

创新要瞄准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,质优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体现,标准要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。《纲要》指出了中国标准化“优进”“优出”的发展方向。在“优进”中,将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,加速采用高水平国际国外标准,大力引进国外高端专家参与中国标准化活动,鼓励吸引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华落驻等。在“优出”中,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参与各类国际标准组织活动,成体系编译中国标准外文版,以“共商、共建、共享”的原则在国际标准体系建设中分享中国经验,贡献中国智慧。标准“优进”“优出”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,通过构建内外衔接的政策体系、开放透明的工作体系、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,拓展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的广度与深度,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前景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(四)在高标准体系构建中,强化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作用

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,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,是提质增效的主力军,是促进生产力跃升的中坚力量。《纲要》提出了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,建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和标准融资增信制度,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等,这些都是强化企业创新驱动、质量提升主体作用的制度性安排。通过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的实施,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推动知识、技术、人才、资金、信息、管理等生产力要素向高标准聚集,加快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进程;通过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实施,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,企业质量品牌能力显著提升,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增加,标准领跑的标杆示范作用正在带动更多的产业整体升级。在以高标准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,企业主体作用更加凸显。


当今世界,科技创新日新月异,质量变革不断推进,标准化变革与发展同样持续深化。当代中国,无论是标准功能定位、作用领域、供给体系的变革,还是科技革命背景下标准表现形态、生成机制、应用场景的变革都在快速推进。标准化的改革发展,对促进“创新”,推进“质优”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将展示出更大的作用。

来源:《中国标准化》
运营:张经纬
审核:衡盛楠 张经纬 王静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