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从六大热门“新”赛道,看趋势中的趋势
最新动态
从六大热门“新”赛道,看趋势中的趋势
2024-12-3113






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一年:
破局而生 向阳而长

75年来,我们筚路蓝缕、革故鼎新。

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,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……

新,成为中国人不懈奋斗的标识

围绕新质生产力,今年的全国两会重点提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前沿新兴氢能、新材料、创新药、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、量子技术、生命科学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十多个产业领域。

在当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,市场热点再次聚焦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这一变化无疑为投资者和企业家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。

《中国战略新兴产业》期刊通过盘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热点事件,梳理产业发展脉络,解析产业背后的发展逻辑



01

未来三年,算力将爆发式增长


浙江杭州宣布每年“算力券”总额提升至2.5亿元;上海推出算力超市,链接智算产业上下游;内蒙古乌兰察布正打造“全国算力保障基地”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区;江苏选择为数据立法,拟明确支持经营主体开放数据;湖南发布工作要点,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……今年来,各地相继推出政策措施,抢抓风口,聚焦“算力”和“数据”。


算力不仅在以“肉眼可见”的速度更“大”更“快”,还在变得更加智能。目前,我国算力结构不断调整,智算规模增长势头强劲;存力规模持续扩大,先进占比不断提升;运力质量显著提升,网络设施不断升级。


02
纠结和拉扯,生物制造三大“难”


随着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,生物制造因其创新性和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,被视为新的增长点,并成为制造业的热门话题,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模式的转变。


几经辗转,生物制造发展至今,仍然面临规模和工艺、技术需求和前期成本、政策和产业之间的矛盾。如,产业规模大,但工艺放大难;AI助力生物智造,但数据训练成本高;国际合作至关重要,但“出海”不易……


即便如此,整个产业还是在这种纠结和拉扯当中不断成长着。


??


03
狂飙了一整年的人形机器人,明年会怎样?


今年初,工信部、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在部署重点任务时提到,要打造标志性产品、做强未来高端装备,其中人形机器人排在首位。


当下,前沿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,以数智化为核心的产业新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,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关键所在。在国家政策护航下,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服务的融合,不断焕发出新生机,吸引了更多新兴企业加入,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智能产线、自动化与智能化、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、互联与协同让2024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,而这其中不乏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的身影。


被称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、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后颠覆性产品的人形机器人,正逐步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。




04
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“攻”与“守”


2024年已近尾声,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却因11月8日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》(以下简称《能源法》),迎来新纪元。


值得关注的是,关于能源开发的排序,《能源法》中明确规定,可再生能源优先于传统化石能源,新能源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。


回顾这一年,中国新能源行业确实面临诸多压力,但积极因素也正不断汇聚。


关键文件措辞的实质性变化、氢能入法、上市公司的密集表态等,都是这一年本行业值得关注的重要突破;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,则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老生常谈、常谈常新的话题。




05
“元年”将要过去,低空经济2025年能飞多高?


对于低空经济来说,这注定是个纷繁嘈杂的年底。


中国气象局印发《低空经济气象科技创新工作方案(2024-2030年)》;某品牌成功试飞飞行汽车;某地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公开出让又叫停;低空经济概念股12月16日盘中异动……


在前段时间闭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,除了万众瞩目的国产战机、国际飞行表演队、国产大飞机之外,还有一处亮点格外引人关注,那就是首次设立的“低空经济馆”。


12月27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,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、中长期发展规划,提出有关政策建议,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。


被称为“低空经济元年”的2024年就要过去,而相关产业的热度不减反增。

 


 
06
“两新”政策如何让“新”科技友好、“旧”资源回归?


2024年,一股“换新”浪潮掀起了消费市场的绿色升级。市场换新热情高涨,截至10月中旬,家电以旧换新便吸引了超过2000万名消费者,带动销售总额近700亿元。


这一波“绿潮”背后,是“两新”支持政策的全面启动。“两新”,包括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也就是说更新换代的不只是家庭家电,工业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同样成为关键。


这场从“旧”到“新”的循环转型,究竟如何让“新”科技更加友好,让“旧”资源真正回归?



07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!2025年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?
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。“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”成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。


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如何看待2025年新质生产力的布局?为此,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,请他们进行深入解读。

 


 


END



来源:中国战略新兴产业
运营:张经纬
审核:衡盛楠  张经纬  王静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